多动症的孩子日益变得自卑、厌学、对抗……怎样帮助他们?
孤独症的孩子一脸茫然的面对父母的焦虑,专心的背着世界地图……他们为什么会这样?
焦虑的孩子伶牙俐齿却不愿上学、害怕黑暗、没有朋友……他们长大了会怎样?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该怎么办?怎样判断孩子是否患有此类疾病?
儿童心理问题现状:全球有超过20%的儿童青少年患精神障碍(婴儿约18%)。我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患病率为17.5%,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ADHD)占6.4%,焦虑障碍4.7%,立违抗性障碍(ODD)3.6%,抑郁障碍3.0%,抽动障碍2.5%。
01
注意力缺陷与多动障碍(ADHD)
注意力缺陷与多动障碍在学龄前儿童中广泛存在,以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为主要特征。它不仅仅是活泼好动、调皮捣蛋这么简单,而是与某些中枢神经递质代谢紊乱有关,导致孩子对于进入大脑的任何刺激都会不加选择的做出反应,因此,外界的一点变化都会是孩子的注意力涣散、多动、易冲动等表现。
临床诊断为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的鹊翎儿童有高达80%症状持续至青少年期,65%的人症状将持续到成年期。因此,如果儿童期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未经正规治疗,极有可能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其危害会延续到成年之后,从而造成患者人际关系和家庭关系不良、行事冲动、易怒,影响工作和事业发展,更严重者可能会出现暴力倾向、犯罪问题等。
02
焦虑障碍
焦虑抑郁是儿童青少年中最常见的精神障碍,国外估计患病率6%~10%,焦虑是儿童少年经常出现的正常情绪体验,有助于提高他们在日常活动中的适应能力和应对技巧,而焦虑障碍是病理性焦虑,指儿童的焦虑情绪持续了很长时间,不能从焦虑状态恢复到正常情绪;或面对一些应激因素是焦虑情绪很严重,超过了同龄儿童的正常反应;或焦虑情绪明显影响了儿童的日常活动。
主要表现形式为:
1)焦虑体验:患者担心和焦虑很难控制,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经常“担心成人想的事”;有些患者对自己的表现和能力过分担心即对未来的担心
2)运动性不安:容易表现粗心、不安、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易烦躁、易和同学或老师发生冲突等,年幼儿童往往因很难语言表达而表现为爱发脾气、爱哭闹、经常需要安抚等。
3)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为心悸、胸闷、口干、出汗、头昏、恶心上腹不适、四肢发凉、便秘和眩晕等。
03
抽动障碍
抽动障碍是一种起病于儿童青少年时期,以不随意的突发、快速、重复、非节律性、刻板的单一或多部位肌肉运动或(和)发声抽动为特点的一种复杂的、慢性神经精障碍。由于运动或(和)发声抽动经常导致患者缺乏自尊、家庭生活、社会形象及工作表现和环境适应困难。
抽动的表现主要运动抽动或(和)发声抽动,从抽动的复杂程度来分,分为简单抽动和复杂抽动两种形式。运动抽动的简单形式是眨眼、耸鼻、歪嘴、耸肩、转肩或斜肩等,抽动可发生于身体的单个或多个部位。运动抽动复杂形式包括蹦跳、跑跳、旋转、屈身、拍打自己和猥亵行为等。发声抽动的简单形式是清喉咙、吼叫声、嗤鼻子、犬叫声等,发声抽动的复杂形式是重复语言、模仿言语、秽语(控制不住的说脏话)等。
抽动障碍的治疗会根据临床类型和严重程度选用不同的治疗策略和方法。对于短暂性抽动障碍或症状较轻者可仅采用心理治疗。慢性抽动障碍或发声抽动、抽动秽语综合征或抽动症状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者,则以药物治疗为主,结合心理治疗等,若患者心理因素起病,则应积极去除心理因素。
04
治疗方式
认知功能评估与训练系统通过标准化神经心理学测评工具,全面评估儿童注意力、执行功能、工作记忆及情绪调节能力,精准定位ADHD、焦虑障碍与抽动障碍的核心认知缺陷。可通过认知功能评估与训练系统进行评估,系统根据结果自动下发对应的认知训练,以改善儿童认知情况,训练内容包含注意力训练,记忆力训练,思维训练,感知觉训练,数算能力等方便,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儿童认知训练内容进行个性化训练方案的定制,以满足治疗标准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